上海小笼汤包


台湾台北 Li Yuan(犁园汤包馆)
AI概述
上海小笼汤包是一种发源并发展于中国江南地区,尤其是上海周边的蒸点心。其特点是在薄薄的小麦面皮中包裹肉馅和大量汤汁,并用蒸笼蒸熟,因此以细腻的口味和口感广受欢迎。如今,不仅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及世界各地也被广泛提供。在台北的犁园汤包馆等地,可以品尝到采用传统技艺制作的正宗上海小笼汤包。
上海小笼汤包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地图:发现地点
味道评分
4.0/5
价格
150 新台币
用餐日期
2024/12/31
美食记录
接下来从高雄转战到台北,光顾小笼包店Li Yuan! 小笼包的关键在于面皮,必须与汤汁和馅料的平衡完美结合,是考验厨师技艺的美食。 咬上一口简单的猪肉小笼包,薄命的面皮轻轻一破,热腾腾的美味汤汁便在口中四溢。随着面皮的爆破,再来几口啤酒,我的味蕾也随之绽放。

美食AI解析


概要

上海小笼汤包是中国江南地区,特别是上海及其周边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点心,属于小笼包的范畴。它是在用小麦粉制成的薄皮中包入肉馅和汤汁,再用蒸笼蒸制而成。如今,除了在台湾、香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喜爱,比如台北的“犁园汤包馆”这样的专门店也深受游客和当地居民欢迎。

历史与起源

小笼汤包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上海,与清末点心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与传统小笼包不同,“汤包”指的是皮中锁住大量汤汁的技艺有了显著提升。之后,上海近郊的南翔镇诞生的“南翔小笼包”尤其有名,在上海市区内出现了许多专营店。20世纪后半期,通过移民和交流传入台湾,并在那里发展出独特的风味。

特点与做法

上海小笼汤包最大的特点是“薄皮”和“丰富汤汁”的结合。主要原料有小麦粉(皮)、猪肉或海鲜(馅)、胶冻化的肉汤(汤),将用猪皮或猪骨熬出的肉冻混入肉馅再包裹是关键工序。经过蒸制,明胶加热融化,肉汤充盈于小笼包内部。皮非常薄,一般每个包子有15~20个手工捏褶,非常精致。

主要食材 功能
低筋面粉 外皮
猪肉或海鲜
猪皮或猪骨熬制的肉冻 汤的来源
姜、黑醋 佐料/蘸汁

食用方式与文化意义

小笼汤包的吃法有传统的礼仪。通常将热腾腾的汤包放在汤匙中,先轻轻戳破外皮吸取里面的热汤,然后将剩下的馅和皮蘸着加了姜丝的黑醋一起食用。在台湾和上海,这道点心是家庭或朋友聚会的中心菜品之一,也是丰富的饮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犁园汤包馆

台北的犁园汤包馆以上海风味小笼包为特色,是深受欢迎的点心店,以高品质原料和传统技艺制作的小笼汤包而闻名。在台湾,众多当地居民及游客都慕名前来品尝“原汁原味”的小笼包。就餐时,店内会用竹制蒸笼漂亮地摆放上桌,顾客可以品尝到现蒸的小笼汤包。

全球传播

小笼汤包不仅风靡亚洲,也在欧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的中餐馆与美食广场普及。根据各地的食材和顾客需求,也会有一些改良,但“皮、馅、汤”三者合一的本质依然不变。特别是台湾风格的小笼汤包,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地也获得了高度评价,并且影响力不断扩大。

营养与健康

小笼汤包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较低,猪肉富含维生素B族和铁等营养成分,是其营养特点。它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易消化的饮食之一。不过由于馅和汤中含有一定的盐分和脂肪,建议适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