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
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的甜点之一,是将水果串在竹签上并裹上糖稀制成的甜品。它主要流行于北京等华北地区,作为冬季代表性的街头小吃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上多用山楂果制作,近年来也有使用各种水果的变化版本。糖葫芦以鲜艳的红色和光亮的糖衣、酥脆的口感为特色,不论季节和地区,都受到众多人们的喜爱。
- 味道评分
-
咬一口草莓或葡萄时,糖衣会啪嗒一下碎开,里面的果汁随之溢出。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这次水果的新鲜度稍微差了一些。
- 价格
- 5 人民币
- 用餐日期
- 2025/9/27
美食AI解析
概要
糖葫芦(唐菓儿、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的甜点,将水果串在竹签上,裹上一层糖衣制成的甜品。尤其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自古广受欢迎,也作为冬季的风物诗而广为人知。主要原料是山楂,但近年来也出现了草莓、葡萄、猕猴桃、小番茄等各种水果的糖葫芦。在中文中被称为“糖葫芦(Tánghúlu)”,其外观红亮、口感酥脆是显著特点。
起源与历史
据说糖葫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南宋时期皇后体弱多病时,御医将山楂加糖煮后给她食用后痊愈,此后这种点心逐渐在百姓中传播开来。最初它是冬季限定的甜点,因为在寒冷气候下糖衣易于凝固,一般多在冬天制作。糖葫芦还作为庶民节日、庙会、除夕、元宵节等庆典的传统美食而广受欢迎。
原料与制作方法
传统糖葫芦是将山楂果串在竹签上,淋上熬制好的糖浆包裹表面,在室温下迅速冷却使糖衣变脆。现代原料更加丰富,草莓、葡萄、猕猴桃、苹果、菠萝,以及核桃、干果等也常被用来制作糖葫芦。糖衣需要脆口的口感,因此糖浆的温度控制以及确保水果表面无多余水分是关键。
| 主要原料 | 备注 |
|---|---|
| 山楂 | 传统水果,酸味突出。 |
| 草莓 | 现代非常流行,日本也很受欢迎。 |
| 葡萄 | 色彩丰富,口感多汁。 |
| 糖浆 | 使表面酥脆。 |
| 竹签 | 多为竹制。 |
北京什刹海(后海)的糖葫芦
糖葫芦在北京极受欢迎,无论在旅游景点、夜市还是巷弄小摊几乎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特别是什刹海(后海)地区,保留着历史悠久的胡同风貌,是本地人和游客共同享受糖葫芦及各种小吃的代表性场所。在这里,不仅传统山楂糖葫芦广受欢迎,各种草莓、水果等裹糖糖葫芦也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美观吸引大众,各家店铺还会有独特的陈列和变体。
文化意义与现代传播
糖葫芦虽然是中国的传统点心,但如今由于丰富的水果和坚果创新,以及极具美感的“打卡”外形,已经成为中外游客都喜爱的甜品。不仅在中国各大城市、东南亚、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甚至在日本的“中国风集市”活动等也能看到糖葫芦的身影。同时,糖葫芦依然被视作冬季美食的象征,是中国路边摊文化的代表。
糖葫芦与健康
糖葫芦主要采用水果,可以轻松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糖衣部分使用糖量较大,建议适量食用。山楂具有促进消化、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自古以来也是民间药膳常用材料。
总结
糖葫芦不仅象征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也为现代食文化带来新的元素。糖衣的酥脆和水果的多汁,让任何人都想尝试一次。在北京什刹海(后海)体验糖葫芦,将是一次兼具美食和历史的特别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