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米 Lomi Regular
菲律宾巴科洛德 LOMI BATANGAS
AI概述
罗米(Lomi)是菲律宾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尤其以巴塘加斯省为发源地而广为人知。其特点是浓稠的汤汁、富有嚼劲的粗面条,配以大量猪肉、鱼丸和蔬菜等配料。罗米在平价食堂、专门店及路边摊等各种场所均有供应,在当地作为早餐、午餐或宵夜广受欢迎。在巴科洛德等城市,也根据地域特色进行了不同的改良,以多样的风格享用。
罗米(Lomi)是菲律宾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尤其以巴塘加斯省为发源地而广为人知。其特点是浓稠的汤汁、富有嚼劲的粗面条,配以大量猪肉、鱼丸和蔬菜等配料。罗米在平价食堂、专门店及路边摊等各种场所均有供应,在当地作为早餐、午餐或宵夜广受欢迎。在巴科洛德等城市,也根据地域特色进行了不同的改良,以多样的风格享用。
地图:发现地点
- 味道评分
-
完全没有嚼劲的软面条一样的乌冬面,里面放满了洋葱、葱和炸鱼丸。鸡骨高汤虽然比较清淡,但因为稠稠的口感让人觉得很浓郁。有点腻,不过生洋葱可以缓解。配料丰富,营养满分。
- 价格
- 49 菲律宾比索
- 用餐日期
- 2025/4/27
- 美食记录
- 深夜抵达巴科洛德。首先出去散步,检查一下治安。看起来很安全,但流浪狗相对较多。 然后就去吃宵夜——尝试了Lomi! 一句话概括,就是带芡汁的乌冬面。没有嚼劲的面条,加上大块的洋葱和肝脏。用浓稠的鸡骨汤像狗一样狼吞虎咽地吃!吃完后,我不想喝水,只想喝啤酒,结果被怀疑有狂犬病。
美食AI解析
Lomi(罗米) 概述
罗米(Lomi)是一种菲律宾的传统面食,尤其在八打雁省(Batangas)一带发展起来。其特色在于浓稠的汤底和Q弹厚实的面条。最初以八打雁罗米(Batangas Lomi)而闻名,但如今在菲律宾各地出现了不同的改良版本。本文以菲律宾巴科洛德市所供应的罗米常规版(Lomi Regular)为例进行介绍。
历史与起源
罗米起源于20世纪前半叶,据认为是由八打雁省的华人移民带来的福建风味面食。“罗米”名称由福建语的“滷麵”(意为汤面)演变而来。最初受到工厂工人和渔民等劳动力需求大的群体欢迎,是一款高热量、高营养的面食。
主要特色与食材
面条 | 类似于乌冬的柔软粗面条。在菲律宾多使用蛋面(egg noodles),比起劲道,更加强调Q弹有嚼劲的口感。 |
---|---|
汤底 | 以鸡骨或猪骨为基底。用大量面粉或淀粉勾芡,质地粘稠。调味则使用酱油、鱼露(patis)、胡椒、大蒜、蚝油等。 |
配料 | 有炸鱼丸、猪肝、洋葱、葱、半熟煮蛋,有时还配有卡拉曼西(一种小柑橘)、春卷或炸米饼等。 |
配面佐料 | 炸蒜、碎洋葱、葱段,有时还会放上炸猪皮(chicharrón)。 |
菲律宾境内的区域差异
虽然以八打雁罗米为正统,但在维萨亚以及吕宋地区也有许多罗米专门店,各地在配料、调味和汤底浓度上各具特色。在城市中,罗米常见于小吃摊和快餐店,是平民百姓果腹的日常美食。
烹饪与上菜特点
每份罗米都是现点现煮,将面条和配料煮熟后,撒入蛋液或勾芡,以确保端上桌时热气腾腾。人们也喜欢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各种调味料,如卡拉曼西汁、醋、辣椒酱等。正如图片所示,特别是在巴科洛德等地方城市,罗米会大量加入洋葱、葱和整颗水煮蛋作为配料。
营养价值与文化意义
罗米一碗就能同时摄取面条、肉类、海鲜、蛋和蔬菜,营养均衡。常作为上班族的正餐、宵夜或解酒、恢复体力的食物。在八打雁与其它城市,还会举办名为“罗米挑战”的大碗罗米速食比赛,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食用方式与变化
- 一般都是趁热吹凉后慢慢享用
- 可用卡拉曼西汁或醋调整口感
- 可加辣椒或炸蒜片提升当地风味
- 有些地区会搭配面包或米饭一起吃
总结
罗米不仅仅是一道普通的面食,更是菲律宾各地日常、夜市、小吃文化的象征。其浓稠的汤底和丰富的配料,不仅受到当地人欢迎,也备受游客和饮食文化研究者关注。廉价饱腹,温暖人心,正如冬日日本的乌冬面一般,为大家送去一份平凡却真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