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打滚(栗子口味)


中国北京 五道营胡同 老北京驴打滚
AI概述
驴打滚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北京市的传统糯米点心。其主要特点是在蒸熟的糯米或糯米粉面皮里包裹豆沙馅料,再在表面裹上一层黄豆粉。据说其名称来源于成品外观类似“驴在地上打滚”的样子。在当地,常见的馅料有红豆沙、芝麻馅、绿豆沙等,近年来也有根据季节或个人口味创新的栗子馅等现代变种。驴打滚在北京的胡同老字号及小吃摊中作为日常点心广泛流行,也有作为宫廷点心的历史,是北京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食品。
驴打滚(栗子口味)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地图:发现地点
味道评分
3.4/5
撒满了黄豆粉,有嚼劲的糯米饼。里面的馅是有拉丝感的糊状,带着淡淡的栗子甜味。非常推荐配无糖饮料一起享用。
价格
31.9 人民币
用餐日期
2025/9/27
美食记录
有一种北京传统点心叫做“驴打滚”,意思是“驴在地上打滚”。简单来说,就是黄豆粉卷年糕。里面的豆沙甜味很高雅,让人想配一杯苦茶一起吃。

顺便提一句,很多点心都需要精湛的手艺,所以在宫廷城市里美味的点心也比较多。我猜这也是京都的点心好吃的原因吧。

美食AI解析


起源与历史

驴打滚是起源于中国北京的传统糕点,自清代以来尤其受到普通市民的喜爱。名称源于“驴在地上打滚的样子”,这是因为撒满黄豆粉的外观让人联想到满身泥土的驴。时至今日,驴打滚在北京的胡同等古老街区仍然广泛销售,不仅是百姓日常的休闲小吃,同时也作为宫廷糕点(“京点心”),拥有被历代皇帝和贵族品尝的历史。

制作与原料

驴打滚以糯米或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将面团蒸制至柔软有弹性的年糕状,表面抹上豆沙等馅料后,再滚上一层黄豆粉,卷成长条状并切段食用。传统馅料以甜红豆沙、芝麻馅或绿豆沙为主,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栗子、核桃等多样化版本。

栗子馅版本尤其受欢迎于秋季及栗子收获时节,栗子泥自然的甜味与浓郁感与质朴的年糕皮及黄豆粉的香气相得益彰。成品中面团不含油脂,低脂肪,黄豆粉与馅料的本味是主角。家中自制流程相对简单,但在面团与馅料融合及卷制工序上,需要依赖师傅的经验和技术。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北京的宫廷文化与市井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宫廷点心师傅的创意被普及到民间,各地由此诞生出丰富多样的中式点心。特别是驴打滚,由于制作简便、口感糯软、风味香醇,受到男女老少的普遍欢迎。各家各店的做法各有变化,樱花季时也有樱花馅、水果馅、时令豆沙等创新款式出现。

位于北京五道营胡同的老字号“老北京驴打滚”则在坚守传统配方和手工工艺的同时,融入栗子等现代口味创新,为附近居民提供早餐与点心,同时也成为游客体验“北京风味”的伴手礼。

近年发展与健康考量

随着中国健康意识的提升,驴打滚也逐步采用无糖黄豆粉、低糖馅料、有机食材等创新改善。守护传统味道的同时,各种原料的变革也在持续进行。如今,融合乳制品或日式和果子制法的新品种在各地涌现。由于其本身无麸质、原则上不含动物油脂,因此在海外的纯素点心店也很受欢迎。

与类似国际糕点的比较

驴打滚与日本的“黄豆粉年糕”、韩国的“仁川米糕(인절미)”等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使用黄豆粉,但在各自国家和地区,年糕的制作方法、馅料类型、大小规格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此外,包括京都在内的宫廷文化圈,美学意识在糕点制作上也有所体现,这被认为是北京驴打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东亚各地年糕类糕点的多样性,与农业文化及宫廷文化的深厚影响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