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


台湾台北 士林夜市
AI概述
臭豆腐是一种起源于东亚的传统发酵豆腐食品,以其独特而强烈的气味为主要特点。它在中国、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华人社会中广泛食用,尤其在台湾作为夜市的代表性美食深受欢迎。臭豆腐主要通过油炸、蒸制、炖煮等多种方式烹饪,并在当地被视为饮食文化和乡愁的象征。
臭豆腐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地图:发现地点
味道评分
2.0/5
价格
55 新台币
用餐日期
2025/1/4
美食记录
在士林夜市的人潮中,也能闻到那股味道。没错,就是臭豆腐。然而,当我第二次品尝时,却发现上瘾了,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它。 涂上酸甜酱汁的炸豆腐,外脆里嫩,虽然有股异味,却意外地让人一口接一口。臭,但香! 第二次吃就上瘾了。就像恋爱一样,第三次可能就会爱上它。如今,我甚至可以用臭豆腐写首诗,这样的我真是“臭”不可挡!

美食AI解析


概要

臭豆腐(拼音:chòu dòufu,繁体字表记:臭豆腐,英文:Stinky Tofu)是主要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华人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发酵豆腐食品。它以独特而强烈的气味著称,因此也被比喻为“东亚的蓝纹奶酪”。关于其起源和制作方法有多种说法,但最广为流传的是起源于中国大陆明末清初的南京。据说是在偶然间发明的。在台湾,臭豆腐作为夜市和摊贩的特色美食已经固定下来,尤其是在台北的士林夜市等大型夜市,其独特的气味远远就能辨认,是夜市中极具存在感的食品。

发酵与制作的特点

臭豆腐基本上是将木棉豆腐或嫩豆腐浸泡在发酵液中(主要由蔬菜、海鲜、发酵乳、发酵豆制成的特制盐水),经过半年至一年左右的熟成发酵而成。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复杂的发酵反应,形成强烈的气味和浓郁的风味。根据发酵用的腌制液、时间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臭豆腐的香气和鲜味也有很大变化。台湾式的臭豆腐一般属于“浅渍”,风味较柔和;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特别是湖南的臭豆腐会经过更长时间的熟成,味道更加浓烈刺鼻。

台湾的烹调方法与地域特色

在台湾,臭豆腐主要有两种受欢迎的烹饪方式。一种是在高温油中炸至金黄酥脆的“炸臭豆腐”,另一种是蒸制或炖煮的“蒸臭豆腐”。在士林夜市的摊位上,主要可以看到炸制的方式,表皮酥脆而内部松软。蘸料一般有酸甜特制酱、辣酱、发酵蔬菜(泡菜,即台湾式腌菜)等,增添了风味的对比与清爽感。不少摊贩会将臭豆腐串在竹签上售卖,适合边走边吃。

臭豆腐的文化意义

臭豆腐常被形容为“气味强烈,味道绝佳”,对当地人来说是青春和乡愁的象征,对游客而言则是著名的“勇气挑战美食”。在台湾经常被当作“美食”多次介绍,也有许多艺人及美食记者拍摄挑战臭豆腐的视频。其独特的存在感不仅在中华圈,在国际上也颇具话题性,经常被选为“世界上气味最重的食物排行榜”的前几名。另一方面,作为发酵食品,臭豆腐也被认可具有整肠作用、植物蛋白丰富、低糖等营养特性。

士林夜市的体验与当地现状

台北士林夜市作为台湾最大规模的夜市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知名度,是游客的热门景点。夜市的小巷中摆满了臭豆腐专卖摊,每家摊位的调味和炸制程度都不尽相同。在这些摊点中,现炸的臭豆腐最为受欢迎,常常大排长龙。士林夜市的臭豆腐以其适合初学者的温和气味,以及摊位特有的酸甜酱料为特色,也很适合作为游客“第二次挑战”时的选择。

国际评价与传播

进入21世纪后,臭豆腐不仅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在全球的华人社区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专卖餐馆和美食节。尽管其独特的气味存在争议,但随着发酵食品热潮及异国美食的人气日增,近年来也吸引了亚洲以外美食爱好者的关注。在各国的文献、网络媒体、美食节目中,臭豆腐被介绍为“百闻不如一见(尝)”,已成为台湾夜市的标志性美食之一。

相关条目

  • 发酵食品
  • 夜市文化
  • 豆腐料理
  • 台湾饮食文化